健康飲食的黃金法則
法則1:肉奶豆菜果主食不可少
現狀滿意度:★☆
每天能吃夠五大類食物的人不足三成,這是2012年初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國網民營養知信行調查》的結果。“食五類”包括:谷薯類、動物性食物(肉、禽、魚、蛋、奶)、豆類和堅果、蔬果和菌藻類、純能量食物(油、糖、酒等)。其中,谷薯類食物作為主食,應占到每天能量來源的一半以上。
吃營養素片營養就夠了?錯。營養首先應該來自日常的膳食中,人工合成的營養素只能作為膳食之外的一種補充。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天天補充。食物還能獲得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癥等慢病有益的植物化學物。另外,攝入食物啟動了咀嚼、胃腸蠕動等過程,對消化吸收系統大有裨益,而營養素片以水送服,哪能體會食物的美味?
微波爐烤紅薯
法則2:頓頓有蔬菜天天吃水果
現狀滿意度:★★☆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分析了世界各國的研究結果,認為有充分證據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很多癌癥的患病風險。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蔬菜的攝入量為275克/天,低于推薦的300~500克;而水果為45克/天,遠低于推薦的200~400克/天。
在選蔬菜時大家可以“好色”一點,比比誰的菜籃子更富色彩。菠菜、油麥菜、胡蘿卜、紫甘藍、紅莧菜……深色蔬菜要占一半。當然,少不了食用菌(口蘑、香菇、木耳)和海菜(裙帶菜、紫菜、海白菜)。吃水果則要挑選應季、新鮮的,現吃現買。
蔬菜水果吃一樣就行?當然不夠。蔬菜水果都是寶,但營養價值各有側重,蔬菜植物化學物豐富,水果富含有機酸、芳香物質,兩者不能互相代替。
涼拌紫甘藍
法則3:做菜用鹽勺隱鹽別忽視
現狀滿意度:☆
國際上對鹽的攝入量越調越低,而我國居民的“重口味”卻不見好轉。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數據顯示,每人日均食鹽消費量為12克,是建議量的兩倍。十年過去了,一個尚未發布的營養調查數據顯示,國人食鹽消費量仍未見明顯下降。
“鹽超標”的危害,雖不如洪水猛獸般來勢洶洶,但架不住其長年累月對身體的侵蝕。高鹽飲食是國際上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之一,可誘發腦血栓和心肌梗死。因此,日常飲食中,鹽,少點,少點,再少點。
如果實在管不住手里的鹽勺,不妨用限鹽勺,根據人數按照每人5克(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把全家一天的鹽量出,每天就限定這些量。此外,還要注意醬油、咸菜以及各種醬中的“隱性鹽”。
菠菜雞蛋卷
法則4:白水要喝夠飲料要少碰
現狀滿意度:★★
不僅喝水量不夠,還偏愛喝飲料,這是我國居民喝水的現狀。2011年馬冠生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對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四城市的飲水調查表明,三成居民每天飲水量不足1200毫升。這個調查還指出,盡管只有4.7%的人認為飲料最健康,但仍有80%的人喝飲料。
“過量喝含糖飲料的危害眾人皆知,能量高,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但現實中貪求口感而喝飲料的人不在少數。”馬冠生說,事實上,白水(如白開水、礦泉水、純凈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而白水中又以白開水為最佳。
每天足量飲水對維持身體代謝和各項生理功能的運轉很重要,而飲水不足導致體力及腦力下降,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甚至還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高血壓、腎炎、腎結石等)。所以,飲水應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少量多次。
開水白菜
法則5:豬肉少吃點魚肉是首選
現狀滿意度:★☆
中國人的豬肉消費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中國肉類協會曾在2007年發布數據,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從1990年后的16年間幾乎翻了一番。吃肉多了,當然不好。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過2.7億,成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與此不無關系。
哈佛大學沃爾特·威利博士編寫的營養學權威書籍《營養流行病學》,表明了膳食中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以及膽固醇與心肌梗死之間的演化過程,而豬肉中最多的就是這個演化過程的主因——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目前,老百姓在吃“肉”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吃豬肉太多,二是吃魚肉和海產品太少。魚肉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低,且富含對心血管系統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金槍魚、鱈魚、沙丁魚等深海魚),應該增加攝入量,每天吃1~2兩。
金槍魚雞蛋波菜卷